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

蘋果

只求讓孫圓夢 不識字的七旬嬤騎單車載孫就醫、學畫 22 Feb 11:50 AM 開學了,家扶貧窮資料庫調查顯示,有2成8國中生繳不出營養午餐費用,約1成左右國中小學生曾因沒有錢買東西吃,一整天餓肚子;3成受訪國中小學生沒有拿零用錢,4成3兒少家中無人指導課業。家扶為協助貧困家庭孩子基本生活照顧及

只求讓孫圓夢 不識字的七旬嬤騎單車載孫就醫、學畫
22 Feb 11:50 AM

開學了,家扶貧窮資料庫調查顯示,有2成8國中生繳不出營養午餐費用,約1成左右國中小學生曾因沒有錢買東西吃,一整天餓肚子;3成受訪國中小學生沒有拿零用錢,4成3兒少家中無人指導課業。家扶為協助貧困家庭孩子基本生活照顧及充分學習機會,推動「無窮世代」計畫,將募集2000萬元助學幸福金,捐款專線04-22061234分機115。

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執行長說,家扶所扶助的2萬6千多戶弱勢家庭中,隔代教養家庭佔1成,都因父母過世、離家等問題,由於隔代家庭的阿公、阿嬤,體力和年齡限制,且多半只兼任臨時工、資源回收等工作,逾2成祖父母是靠打零工維生,甚至有近4成的祖父母沒有工作收入,隔代貧困家庭孩子的學習資源更加不足與匱乏,需要社會愛心幫助。 家扶有一個案,11歲小安自幼就與祖父母相依為命,小安的祖父母已年邁,祖父重聽加上行動不便,家中叔叔是一家經濟的支柱,日前車禍導致行動不便,僅能從事臨時工,收入不穩定。一家四口節儉度日,買不起較好的魚、肉,有時桌上菜也隔餐食用,小安的營養情況不佳,每逢開學時期,學雜支出更是讓阿嬤傷透腦筋。小安因為患有過動症,且缺乏教養,整體學習成績落後,較差的科目是英語,成績老是不及格,而家中無人可以協助指導,也缺乏經費讓他補習,他總是無法跟上同學的學習進度。 為了照顧小安,阿嬤總是騎著腳踏車帶著小安客氣地四處請託,包括帶著小安到醫院看過動症、學畫畫、眼鏡行配眼鏡,努力完成各項不可能的任務,是小安心中的超級阿嬤。也許這些事情對一般的父母來說是容易的,但對一位不識字且僅能靠著騎腳踏車行動的7旬阿嬤來說,這些都是很辛苦的過程,但阿嬤從不抱怨,且樂觀面對,她說「再苦也要讓小安可以有飯吃,有書可讀」。(洪敏隆/台北報導)
 


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女網友沒刮腋毛 男友罵「很臭」甩了她
22 Feb 11:42 AM

竟然有人因為「沒刮腋毛」而被拋棄!

一名女網友在臉書「靠北男友」粉絲團po文表示,她因為「腋毛」被拋棄,「偶爾沒刮腋毛被你看到,靠北我很髒感覺腋下很臭,等我刮了後你卻跟其他女生在一起了…誰不會長腋毛!!!?」 許多網友留言:「衷心祝福他以後找到一個全身都沒毛的女孩子」、「想分手的人都有千奇百怪的理由!這個是蠻瞎的一種!」,還有網友說,「把你以後的腋毛留下來 裝滿一大袋去他家砸他」。(即時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)


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【央廣RTI】國民記憶庫 聽見新住民心聲
22 Feb 11:42 AM

本內容由中央廣播電臺提供

       適逢元宵小團圓時節,文化部「國民記憶庫:台灣故事島」計畫特別以「他鄉是故鄉」為題,邀請曾於「國民記憶庫--台灣故事島」網站分享個人生命故事的新住民朋友齊聚一堂,訴說他們的生命經歷。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異鄉人有神父、有外籍配偶、有僑生,他們帶著不同的理由來到台灣,經過多元文化的交融,堆疊出屬於這塊土地特有的人文情感與記憶。
       文化部「國民記憶庫:台灣故事島」網站是一個交換生命故事的平台,希望有別於官方歷史,由在台灣不同世代、族群的庶民親口說出自己生命中的歡樂與哀愁,進而促進彼此的相互理解。在這些庶民當中,不少人是新住民。
       來台長達40多年的美籍神父卜魯士,26歲就滿腔熱血選擇來台傳教,卻立刻面臨語言、文化的差異,當時他內心十分後悔。為了溝通、傳教,他開始學國語、學台語,現在已經相當融入台灣人的生活。自稱是一半美國人、一半台灣人的卜魯士笑說,他很喜歡台灣人的人情味,回到故鄉美國反而感到陌生,現在他已經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家。
       另一位印尼華僑譚艷薇的生命故事同樣精采。譚艷薇15年前因印尼爆發排華暴動而決定隨她的丈夫來到台灣,在印尼擁有大學學歷的她,原本當小學藝工老師,來台後卻因語言不通,生活很辛苦。但譚艷薇並不放棄,為了學習中文而去國小、國中唸書,在通過學歷鑑定後考取公務人員,並去外配中心上課,考到翻譯及文化講師證照,不只曾在亞洲大學教印尼語,現在更開起美甲店,擁有屬於自己的美甲人生。譚艷薇說,她因為懂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,可以和更多人分享,也希望更多外配姊妹能夠勇敢、自信地走出來。(繼續閱讀)

印尼華僑譚艷薇克服語言、文化障礙,在台灣開創新的一片天。(文化部提供)



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1px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

Powered By Blogger

我的網誌清單